超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!武汉荣获“2025亚太领先
时间:2025-11-18 11:27 作者:365bet体育

11月15日,在2025亚太智慧城市评选暨颁奖典礼上,国家信息中心公布了“2025亚太智慧城市”入围名单。武汉作为特大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,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许多新的发展和成果,并再次获奖。数据算力驱动正在运行。近年来,武汉以不断加强数字公共基地建设为支点,催化管理模式、服务方式、产业形态系统重塑,努力发展特大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创新实践。数字基地的夯实,支持武汉通过系统建设、平台打造、应用创新等措施,高标准打造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,全面推进“数据采集、数据管理、数据供给”集中化。全面厘清“一张账”,制定《推进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》,出台公共数据要素规范,建立“统一标准、统一目录、统一采集、统一数据供给数据”,实现公共数据采集由“被动接收”向“主动采集”转变。精心绘制“一张图”,完成了通用8569平方的CIM2白模型级和8569平方的CIM3精密模型建设。中心区1200平方公里,覆盖建筑、构筑物等多类数据,龙索数字地图覆盖全区,加强“一标三实”数据融合,赋予城市生物一张“数字身份证”,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,打造“汉树特”数据流通和使用基础设施。初步构建可跨领域互联的数据平台,利用隐私计算、可信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,创新打造武汉健康、交通、物流等受益产业的数据流通和使用场景。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以“事件高效处置”为核心,突出“一网统管”平台的“事件枢纽”定位,促进合作伙伴城市记忆、决策分析的敏感意识,统筹全局、综合调度协调、事件处置高效有效。完善市、区、街道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,构建市、区、街道、社区、网格、社区、楼宇七层应用体系,横向连接各部门、串联各个层级纵向上,逐步完善“一网统管”的城市运营。连接超过22万个高清城市视频,接入110、119、120等实时城市事件,汇聚经济发展、劳动安全、交通、消防应急等领域的城市运行动态,有效感知和把握城市“脉搏”。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覆盖16个城区,分析研判各类突发事件2.8万余起,发出预警近4000条,推动城市管理从“事后应急”向“事前预判”转变。同时,针对各类事件建立了三级响应机制,联动14个市级部门和区指挥系统,融合通信、提供视频等技术,实现各级作战力量“一张网调度”,形成了独立作战的良好运作模式。日常事件的集中处理、多跨事件的综合处理、重大事件、事件的专项处理。注重场景实际应用,坚持小切口,深化场景应用,在特大城市管理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升级方面持续发力。在解决城市管理难点上,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较好。 “交通巡查”包括监测三环主干道和互联网数据,支撑到2025年解决38万个交通问题,有效应对重点区域拥堵; 《城市管理》在中心城区划分186个网格,推广186架无人机,到2025年帮助解决300多个环卫问题; “智慧水务”已部署1200余套传感设备,到2025年对448个城市积水点进行预警,打造一条坚强的防洪防线。专注于你禁止服务热点,数字智能平台更方便人们。 “一站式直连”连接170多个城市部门,服务2.7万家企业,发布3964条政策指引; “涵融通”平台吸引市场主体37万户,帮助5.01万户家庭获得贷款,累计融资1204亿元; “安居链”平台覆盖供应商1000余家,已完成7000余套房源线上签约; “安行链”平台提供6大核心养老服务,累计服务人口超过100万人。在防范城市风险方面,数字化情报手段更加有力。城市风险监测与移动平台预警在省内率先建成并展示,“巡查链管理”入选国家标准案例; “智慧桥隧道”安装1万多个传感设备,实时监控816座桥梁和隧道时间并提供自动预警; 《城市管理》聚焦7类热点,通过风险热力图实现分钟级分析研判。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武汉推出“1+4”数据授权运营体系,重点围绕健康、普惠金融、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四大领域。首批90个应用场景已发布,预计2026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。武汉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是中部地区首个城市级计算公共服务平台,集成41家服务商、400余种产品,集成165万核、86P超级计算、7909P智能计算,平均降低计算成本30%。大型城市模型加速规划和探索。 “161N”总体结构规划: 1 大型公共服务示范城平台、6大能力中心、1批高质量数据集。目前已建成政务、医疗、交通等8类知识库。计划用三年时间,在智能网联、光电信息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和整合至少10个大型号垂直产业。强化云网络安全“武汉云”充分发挥华为全栈云计算技术自主创新优势,积极打造“一云三中心”政务云平台。实现物理环境、网络通信、设备计算、应用数据、核心管理、安全系统等全方位的密码应用设计和算法转换算法。位于东西湖区的“黄鹤实验室”是国家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国家网络信息战略,黄河实验室贯彻国家部委网络安全战略任务,重点实施“311工程”和发展三个网络安全基础设施(产品评价与能力提升中心、市级产业技术级(市级市级(技术验证范围、国家情报分析中心))、1个网络安全创新研究院、1个网络安全人才培训中心。市级室外网络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建设统一高速网络基础400GB核心互联、100GB汇聚、10GB接入,为城市大规模传感设备连接提供畅通链路。武汉量子安全通信城域网采用首创“经典-量子波分复用”传输技术,保障安全传输为政府工作传输加密卷。作为该网络。开拓创新的“武汉实践”,从建设数字基地,到通过网络统一管理、提高效率,再到产业升级、生态繁荣——武汉以数据要素为主引擎,充分释放数据“势能”,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“动能”。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了“大舞台”,吸引了华为、中信、京东、金山等一批龙头企业扎根、聚集、竞相发展。有效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为特大城市现代化管理贡献更多“武汉技能”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武汉将着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,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叠加放大效应推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,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,加快创建国家数据要素枢纽城市、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和城市数字治理“武汉模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