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需 1 毫克就能杀死你,而你的厨房里可能就有
“人活不了就送医院……”
近日,黑龙江省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,罪魁祸首是“酸汤”。三塘子是用玉米粒磨碎、发酵而成的厚条状食品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传统食品。此次聚餐中中毒的两人均摄入了来自三塘子的“大米发酵酸”,初步判定为食物中毒事件。
那么这种毒从何而来呢?这种食品还能安全食用吗?
什么是米酸?
谷酸是一种具有长链脂肪酸结构的细菌毒素。它是由剑兰伯克霍尔德杆菌(椰油假单胞菌毒素亚种)产生的。它会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。产毒最适温度为26℃~28℃。
除了本例的酸汤外,常见的米粉、米粉、木耳等,如果储存、浸泡不当,也可能感染伯克霍尔德杆菌唐菖蒲与大米发酵产生,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。
米偶氮酸毒性很大,仅1毫克即可致命。没有解药可以解毒。临床上只能采取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,但不能达到完全缓解。因此,中毒后的死亡率非常高。
中毒后,肝、肾、脑、心、肺等实体器官常受到影响。在轻微的情况下,中毒会导致胃痛、呕吐、腹泻、疲劳和烦躁。严重时可迅速造成安达雷和肾脏损害、多器官系统衰竭,甚至死亡。
关键是受污染的食品无色无味,难以识别。米酵母不仅不怕煮,而且还极其耐热。即使高温高压也不能将其分解。目前,还没有针对米酵母中毒的特效解毒剂。
米毒素后进入人体后,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,有的人可能在1至2天后出现症状。它攻击肝脏、肾脏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。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、恶心、呕吐、轻度腹泻、头晕、全身无力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、肝肿大、皮下出血、吐血、血尿、少尿、神志不清、烦躁不安、惊慌、休克甚至死亡。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症状。
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大米酸中毒,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,尽快催吐,并尽量排出胃内容物,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身体的损害,并及时送医院治疗。
如何避免
米粒中毒?
日常生活中,容易被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主要有三类:鱼毒素,即:
湿米粉、米粉、土豆粉、冷面;
泡发的木耳和银耳;
以发酵玉米粉、糯米粉、高粱粉、糯小米粉、玉米淀粉等为原料制成的食品。
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或发酵。长期潮湿的环境为椰油假单胞菌毒素提供了滋生地,使大米发酵毒素大量积累。
为了避免大米发酵毒物中毒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选择正规餐馆:在食用湿米粉、河粉、薯面、凉粉、凉皮等食品时,应注意餐馆的卫生条件和营业执照。
2、尽量避免自制发酵面食:自制发酵米面,环境难以控制,安全系数低。如果你想吃酸汤、湿米粉等食品,最好直接从正规厂家购买,并注意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储存条件等因素。
3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:在超市、市场购买上述袋装食品时,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,并用肉眼观察其性状,是否有霉变区域、黑色区域、粉色区域、绿色区域、黄色斑点等,是否合格。
4、少量购买散装产品:大量购买上述食品时,应确认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一次少量购买,饭前新鲜购买。
5、不吃泡水的米粉、木耳、银耳等食物:在泡面条、河粉、土豆粉,或者在家泡木耳、银耳之前,应提前检查其形状。如果它们变得湿透并怀疑变质年龄,不要吃它们。
6、浸泡前清洗:浸泡木耳、银耳前,先将表面清洗干净,以减少假单胞菌的数量。
7、正确泡木耳:泡木耳的时间和环境很关键。不要长时间浸泡。建议控制4小时,水温不宜太高。一般情况下,30℃是最合适的温度。实验表明,如果木耳浸泡时间过长,比如超过6小时,黑木耳的边缘就会开裂,严重影响木耳的品质,并且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。
8、银耳的正确储存:新鲜银耳的储存温度越高,椰子假单胞菌毒素的活性越大,也越容易产生米酸。新鲜银耳购买后,一定要低温保存,冷藏或4℃冷冻,并尽快食用。
9.如果感觉不适,及时就医:米曲的潜伏期为30分钟至12小时,很少为1至2天,最长为3天。如果食用疑似含有米糠酸的食物后感到不适,应尽快就医。您越早寻求医疗建议,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。不要冒险。
来源:科普中国,作者:曾新月科普作者,审稿人:韩宏伟,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
转发给大家↓ agan
- 上一篇:澳大利亚9月失业率升至4.5%
- 下一篇:没有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