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式现代化是艰苦奋斗的现代化(国际论坛)
每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,都是顶层设计、制度落实、社会动员的共同努力,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连续性、可预测性。习近平主席曾说过:“路简单,关键是努力”。这句话不仅是国家管理哲学,也是理解中国成功的基本密码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,就在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,把战略规划化为行动,把长远目标化为现实成果。五年规划是战略与执行能力相结合的政策规划和管理机制。它立足青年真理,着眼未来,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智慧融入其中。各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顶层设计、制度落实、社会动员共同努力,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连续性、可预测性。这种制度化的落实,让中国在挑战中保持稳定,在变革中赢得主动,展现治理实力。习近平主席强调,把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放在第一位,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不断扩大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范围,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。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人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改善。这种以年份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有速度,又有热度。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,中国持续推进结构优化创新驱动、绿色转型、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升级。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、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成为经济新动能,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。中国将创新融入民生的做法尤其值得称赞。数字经济的普及,让普通百姓享受到科技红利,移动支付、智慧物流、数字服务等,这种科技赋能民生的实践,成为社会公平普惠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实行高度开放。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,到优化营商环境,再到完善外资管理,中国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拓展合作空间,将国内市场潜力与全球机遇结合起来,构建相互促进的开放格局。泰国是中国开放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之一。两国在新能源汽车、数字经济、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顺利,农产品出口、港口建设等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。以泰中新能源汽车合作为例,中国的投资帮助泰国从汽油车组装中心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。不仅加速了泰国产业升级,也推动了地区转型。这种合作让泰中两国的合作更加紧密,也为整个东盟地区的发展增添了信心。中国的新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是努力精神的鲜明体现。中国在新能源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,不仅重塑了自身产业结构,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。中老铁路的建成、泰中罗勇工业园的繁荣发展,都是中国与伙伴国合作的鲜明例证。中国不仅展现基础设施方面的“硬实力”,还展现绿色发展、金融合作、制度协调等方面的“软实力”,使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成为南半球国家共享机遇的重要平台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的胜利,也是世界的机遇。中国先生的实践告诉我们,真正的现代化不是口号,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。苦苦挣扎;这不是掠夺性增长,而是合作共赢的发展。中国的现代化方式是艰苦奋斗的现代化,用行动赢得未来,用开放成就世界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相信中国将继续以创新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,以绿色转型打造新优势,以制度开放拓展新格局。我们期待泰中加强经贸、旅游、人文等领域交流,扩大航空、智能制造、机器人、教育科研等领域合作,进一步优化运行生态,共同培育新生产力。 (作者为泰国亚太智库主任)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10月24日第04页)
